1)402 保中国还是保大明?_迷航一六四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02保中国还是保大明?

  1645年5月18日,南京。

  鼓楼外大街三牌楼之前,那条还算宽敞的小巷,因为是澳洲大使馆所在,已然改名成了大使馆巷。当然,这只是应天府的百姓私下里的叫法。老一代的应天府人,依旧称其为乌家巷。据说这一整条巷子一侧的宅院,尽数都是一乌姓盐商置办的宅子。

  后来局势不稳,那盐商干脆举家搬迁去了更南边,这宅子便被澳洲人给买了下来。也没见怎么改造,只是在门口戳了俩站得如同标杆一般的大兵,门口换了一副牌匾,上头写着澳洲共和国驻南京大使馆。

  明末清初之际,老百姓的识字率实在不高。可南京这地方不同,原本便是大明定都所在。虽然后来朱棣迁都北京去镇守边疆了,可依旧留了一套班子在南京。渐渐的,这大明便形成了两个中心。

  北京是军事、政治中心,南京则是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南一北两京遥相呼应,一直到天启年间都相得益彰。至于留守南京的那套朝廷班子……在北京存在的情况下,南京的班子完全就是一套摆设。平素大家伙宁愿外放也不乐意待在南京,在所有当官的看来这地方完全就是养老的所在。

  但凡哪个正值壮年的官员到了南京任职,那一准是在朝廷里头斗争失败,被政治对手赶到这儿冷处理来了。

  而今北京陷落了,也亏着有一套班子,否则南明还得乱上一阵子不可。也正是因为南京这套班子支撑起了朝局,散落四处的大小官员,不得志的、逃跑的、在野的,纷纷汇聚到了南京。

  加上江南富庶,远非直隶可比,江南风物,人杰地灵,多风流才子。是以,这个时候的南京,能读书认字的还真不少。

  当初大使馆牌子挂出来的时候,有路过的很是诧异了一番……站在明朝百姓的角度来看问题,他们能理解澳洲是什么意思,也能理解共和……大使馆这词儿虽然很新颖,可细细琢磨总会明白其中的意思。但这些词儿连在一起,澳洲共和国驻南京大使馆……罗列在一起还真没几个人明白!

  好奇归好奇,门口那俩门神一般的澳洲大兵看着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加之保国公那么猖狂的人物都折在人家澳洲人手底下了,起初的时候,若非有事儿,没人乐意靠近这地方。

  可现在则完全变了个样子!

  使馆巷里,大使馆的门口,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沿着对面的院墙,停着一溜的马车、轿子。车夫、轿夫们顶着正午的日头,只是躲在阴影里,蹲在地上闲聊。

  青衣小帽的家丁,好似暴发户的管家,看热闹关心时政的士子,乃至某个权贵人家的长子、次子,一股脑地围在大使馆门口,一个个抻着脖子都是想和大使馆的管家梁二这儿打探消息的。

  澳洲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