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1 被绑票了?_迷航一六四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91被绑票了?

  说清末跟明末不一样,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社会结构上。明末之际,乡绅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他们近似于官而异于官,近似于民又在民之上。尽管他们中有些人曾经掌柄过有限的权印,极少数人可能升迁官衙,但从整体而言,他们始终处在封建社会的清议派和统治集团的在野派位置。他们获得的各种社会地位是封建统治结构在其乡村社会组织运作中的典型体现。

  乡绅阶层的政治地位主要显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扮演朝廷、官府政令在乡村社会贯通并领头执行的角色。朝廷的政令、法令,无论采取何种传播方式,欲使之传遍乡村社会,都必须经由乡绅阶层晓知于民。朝廷只需将政策、法令告之乡绅,余下对乡民的宣传并使其执行的过程便由乡绅负责。此种相当于统治阶级最基层的政治地位,除乡绅阶层之外,其他阶层很难承担。其二、充当乡村社会的政治首领或政治代言人。在相对稳定的封建统治秩序下,乡村民众对朝廷政令及各种赋税的服从或抗争,首先反馈到乡绅那里,并听从乡绅的建议,争取乡绅的认同,再经乡绅向官府反映民意。在这个由下而上传递乡村民情民意的过程中,乡绅刻意塑造自己作为一方民众政治首领的形象,有时甚至与乡民团结一体,充当乡民利益的保护人,在经济发生危机、朝政外显时期,这一点尤为明显。

  所以只要乡绅不是傻子,也不是董其昌那种暴发户,大多都是与民为善。最起码也是当了子立牌坊,一面悄悄的扩张土地,一面行善积德。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明朝没有实行清朝的摊丁入亩。摊丁入亩,将人头税摊入土地,这等于加重了地主的负担。而到了清末、民国年间,社会的长期动荡,外来学说的侵袭等等之类的客官因素,加上羊毛出自羊身上,清末的地主怎么可能不变本加厉的盘剥佃户?若不如此,恐怕地主都得赔本。

  张铭盛摇头晃脑的娓娓道来,把个明清之间,中国社会乡村士绅体系的差别一一说将出来,听得在座的姑娘小伙子们津津有味,时不时的问上两句。老张这人是台籍人士,早年又移民海外了,可越是在国外待着,就越发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此颇有研究。

  烦躁的周毅瞧着一场有关征地的会议变成了学术研讨会,当即连连拍桌子,将话题又拽了回来。

  “各位股东,这上海可不是我周毅一个人的,在座的各位都有股份。别说什么社会变迁了,赶紧想招儿吧?每拖一天,咱们可就得多还银行一天利息。”

  会议重归正题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